24小时咨询电话
023 - 8691 5016
美亚国旅>景点介绍>普陀山旅游>普陀山景点介绍>浙江普陀山景点介绍

浙江普陀山景点介绍

(信息发布: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 游客/发表人:亲子装)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海岛植物园”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

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竞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

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

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

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

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的繁忙景象。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

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

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

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

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普陀山旅游普陀山旅游跟团价格普陀山当地游路线普陀山旅游攻略普陀山旅游资讯等普陀山相关的信息。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 证 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普陀山旅游线路推荐

更多普陀山旅游线路
一次玩遍周庄古镇、乌镇、南浔古镇三大水乡
请电询
团期:请电询
重庆知名旅行社2010旅游先进集体2009旅游先进集体2008旅游先进单位2011年先进集体2011年度优质诚信单位《重庆市总商会旅游商会》会员单位
旅游咨询:023-8691 5016 游轮咨询:023-8691 5123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周末、节假日09:30 - 17:30) 全年365天*24小时均可电话咨询、报名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金街2号总商会大厦16层(红旗河沟·童心桥·渝通宾馆车站)
版权所有: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渝ICP备11003053号-3
渝公安备:50011202500448号中国领事服务网
旅行社许可证号:L-CQ-CJ00093 重庆旅游监督电话: 023-12345
网页中的图文资料版权属原作者或合作媒体,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在本网站刊出,或发现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
请联系023-67509622,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图文资料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处理。
技术支持:足动科技
网站地图游轮旅游问答
24小时旅游咨询电话023 - 8691 5016
美亚国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