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规模不小,看去虽然只有几栋不起眼的房屋,却也气势恢宏。据说,东坡书院作为纪念先贤的建筑物,始建于明代,是依据原来模样采用砖瓦建筑的。而当年则全是用桄榔叶编织搭建的草房,没有如今的规模,也不像后来这般考究。
时流境迁,桄榔庵早已湮没了。所幸的是,旧址、石碑及附近的东坡井犹存,供后人凭吊思索。出乎我的意外,在旧址的四周,竟挺出了一株株惹人怜爱的桄榔嫩苗,袅袅婷婷,绿叶片片如玉。我心里怦然一动。它是那逝去的时代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么?
站在他的故居旧址前,又想到他的精神遗产,忽然记起他在生命之火行将熄灭时写的四句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半生坎坷,历尽曲折,心中多少感喟全凝聚在此诗中了。
值得我们深思玩味的是,这位超越苦难的智者,竟把三个贬地作为总结自己一生功业的里程碑。就文学业绩的一面而言,无疑是把居儋时期的作品与黄州及惠州时期同等看待,同样是他一生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须知东坡远谪儋州,但体内依然跃动着一颗不死的心。在被贬的逆境中,仍倔强地宣称“胸中亦自有倏然处也”。作为与诗共生命的诗人,创作热情仍炽热如火。居儋三年,成诗一百多首,散文一百多篇,尚有其他文体不计在内。他晚年的生命是这么充实而丰沛!苏辙说:“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这并非溢美之辞,真知灼见皆翔实有据。
然而时至今日,尚有论者称,苏东坡谪居儋州,“宛如深秋寒蝉,偶尔鸣唱,不足以论了”,这恐怕不能看作一个头脑清醒者的语言。事实上,苏轼居儋之作,非但没有沉落低谷,而且跃入一个成熟辉煌时期。从这时期的诗文中,人们不仅强烈地感受到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且充分领略他无比热爱琼崖人士及其山水风物的崇高情怀,因为他的许多作品本身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的典范。这些文学遗产的珍品,犹如一股清泉,是我们永远的启示。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三亚旅游,三亚旅游跟团价格,三亚当地游路线,三亚旅游攻略,三亚旅游资讯等三亚相关的信息。